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质监局(已归档) > 规划计划 > 总体规划

关于实施名牌提升工程规划(2007-2010年)的通知

各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相关企业: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我省、我市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名牌战略,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现就我市实施名牌提升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名牌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市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一项战略部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企业争创名牌、发展名牌工作取得长足进展。2006年,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项,福建名牌产品47项,2006年全市名牌产品企业市场销售收入、实现税收和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3.72%、税收的61.83%和利润的59.63%。名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推动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宗旨的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南平自主品牌出口的步伐,促进了我市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附加值的提高。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监督、市场导向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和全社会重视名牌、关心名牌、爱护名牌的良好氛围已经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从蓄势发展进入跃升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任务,面临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要求,面向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的新情况,在看到名牌战略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名牌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与我省其他设区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市名牌产品企业规模较小,规模优势不明显;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偏少;三是缺乏中国的世界名牌产品;四是企业名牌经营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五是部分名牌产品企业质量基础不完善,质量保证能力有差距。因此,全市各级质监部门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提升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实施名牌提升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名牌战略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通过已设置的名牌产品评价指标及权重,指导企业夯实各项质量基础工作、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升名牌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名牌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实现从单一企业名牌迈向知名产业链的延展再向区域品牌经济跨越的提升目标,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建设服务。

    (二)主要目标

    1、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提升工程,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力争使我市一批具有优势的企业产品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我市质量总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力争2010年全市“中国名牌”产品达到5个。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的名牌产品为主力,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3、名牌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力争在机械、冶金、电线电缆等产业形成1-2个年市场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品牌知名度较高、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

    4、名牌产品的带动力明显提升。通过培育具有集聚效应的名牌产品,发挥名牌产品的延伸效应,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响,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发展。2008年名牌产品市场销售额达到150亿元,2010年达到250亿元。

    5、自主品牌出口的比重明显提升。围绕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有一定基础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自主品牌出口的推进力度,培育向世界级品牌进军的自主品牌。

    三、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实施名牌提升工程。

    1、指导企业制定实施名牌提升工程计划。根据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同业情况,指导企业从实际出发,与同行业的标杆产品、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差距,提出提升本企业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进度时限、以及争创中国名牌愿景。

    2、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出口企业时刻关注“中国WTO/TBT福建咨询工作站”发布的资讯和标准动态,在关键技术领域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和鼓励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承担国标和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秘书处工作;并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已获得名牌的企业在复评时,应提升一级标准水平或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水平。

    3、强化计量基础工作。加强计量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通过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已获得中国名牌但未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在复评时应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已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工业企业,在复评前应贯彻“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并有效运行,鼓励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4、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应注册使用,完好率达10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已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复评时,应健全特种设备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经济有效运行。

    5、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指导企业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动力,围绕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集聚科技人才,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每年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做好专利的保护,并使原创科技(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已获得中国名牌并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复评时省级技术中心应争取升格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未建立的,应争取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已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积极建立省级或市级技术中心,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6、深化质量管理。组织企业学习、吸收和实践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检验、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已获得中国名牌但未按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要求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在复评时应取得有关认证证书、并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已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复评时,涉及环保要求的,应取得环保体系认证证书,其他企业应取得质量体系认证、并建立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

    7、培养实施名牌提升工程人才。指导企业建立实施名牌提升工程质量监督员制度,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与实施名牌提升工程的骨干,造就一批具有质量管理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已获得名牌的企业,要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内审员、或取得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人员中,选派1-2名担当质量监督员。已获得中国名牌、但未按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要求拥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人数的企业,在复评时应达到规定要求的人数;已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复评时,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人数不少于2名。

    (二)营造有利于名牌提升的环境。

    1、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力度,推进省级名牌产品省际间的互认,营造有利于名牌成长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违法行为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积极性;认真落实质量和打假工作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为名牌产品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加大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力度。积极为产学研相结合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名牌产品,大幅提升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指导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业化的扶持政策,鼓励知识产权的转让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3、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名牌产品在市场和用户心中的形象和信誉。鼓励新闻媒体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知名品牌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充分利用质量月活动、“3·15活动以及举办名牌产品展览会、展示会等活动,搭建我市自主品牌的展示平台,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和福建名牌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服务工作。

    1、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名牌提升的特点和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名牌提升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指导企业实施名牌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质量兴市、品牌强市”、“名牌兴企”等活动,为企业名牌提升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加快名牌提升工程的实施。

    2、各县(市)质监局要根据市局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突出各自的特点,制定本县(市)实施名牌提升工程规划(2007-2010年)。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要采取有力措施,指导推动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松溪县和政和县要尽快实现福建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每年各县(市)名牌产品企业省以上新产品数量、发明专利数量都要比上年增多,企业名牌产品的销售额增幅应高于当地当年GDP的增幅。

    3、各县(市)质监局要组织当地省以上名牌产品企业,按要求填报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质量监督员登记表(见附表),汇总后于928之前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与认证科。企业质量监督员作为今后企业实施名牌提升工程的骨干,每年由福建省名牌协会组织培训。

联系人:连润华     联系电话:8865033

 

 

二○○七年九月二十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