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南平市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31 10:37

    本报告由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汇总南平市各县(市、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和统计数据编制而成。报告中所列政府信息统计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本报告电子版可在南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南平”(http://www.np.gov.cn)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若对本报告有疑问或意见建议,可通过“中国南平”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反映或直接与南平市信息化局信息公开办联系(办公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439号,邮编:353000,电话:0599-8830330,传真:0599-8891101,电子邮箱:xxgk@np.gov.cn <mailto:zfxxgk@fujian.gov.cn>)。

    一、概述

    2011年,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闽政办[2011]115号)的要求,切实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协调指导,狠抓督促检查,强化效能建设,努力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一方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依托政府网站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对信息公开专栏完整性、公开信息及时性等适时监察,并根据电子监察系统日常监察数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内部处理流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落实保密审批制度,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制作、获取政府信息44719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5505条。截至2011年底,历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达163983条。

    (一)财政性资金公开情况

    一是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的公开。以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分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不断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了《南平市2010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南平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南平市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南平市2011年分月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南平市2011年度财政决算情况》等财政预决算类信息16条。

    二是月度(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的公开。构建财政信息库,同时以月度(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全年共公开财政收支类信息12条。

    三是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情况的公开。以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的专项资金为公开重点,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主动公开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具体操作流程和资金分配结果。共公开城乡医疗救助、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农惠农资金、社会保障(救助)资金、教育投入专项资金等相关类信息68条。

    四是各类惠民惠农资金拨付情况的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灾后重建补助资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资金、种粮农民综合直补、支持市本级中小企业和“三大产业组团”资金等资金拨付情况,共公开相关类信息27条。

    五是优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发布平台。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主体、收费依据、收费范围、收费对象、收费情况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凡发生变更的收费项目,变更后都及时地向社会公开。

    六是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及时在南平招标投标网(www.npzbtb.gov.cn)规范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主动公开有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名录,招标公告、邀标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招投标信息,政府采购有关投诉处理、考核结果等监管信息,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并不断督促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

    (二)规划及政府投资项目、行政审批过程公开情况

    一是主动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类信息,如《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南平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南平市“十二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南平市“十二五”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等;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透明度,在《闽北日报》、“中国南平”市政府门户网站、“大武夷新闻网”等主要媒体上公布全市“五大战役”、“三维对接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全面公开项目规划、审批、核准、实施和监管等方面信息;主动公开各灾后重建项目的规划总平面图、建设方案并征求建议和意见。

    二是提高行政审批过程透明度。主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组织编制并公开行政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及审批事项办理服务指南。通过“中国南平”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专栏和南平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审批受理发布平台,全面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办理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提供网上申报、查询、反馈、投诉等服务,增加行政审批过程透明度。

    (三)重大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政策解读及执行公开情况

    一是在制订和发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政策时,积极采取征询、听证、专家论证等征询民意的有效程序和方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推动公众有序参与;二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推出“在线访谈”,邀请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林业局、环保局、农业局、公安局、水利局等56家职能部门领导上网在线介绍决策过程,面对面解读有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及执行情况,全年共举办56期领导访谈;三是针对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要规划及其实施情况等,并结合社会、媒体、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适时向社会发布政府权威信息。

    (四)公共服务类信息公开情况

    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交通出行、证件办理、企业开办、资质认定、婚姻收养、公用事业、经营纳税等问题,重点公开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内容,主动公开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年检结果信息;公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通报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相关监督检查情况。共公开相关类信息9375条。

    (五)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建设情况

    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主渠道功能;努力拓展政府公报、政府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注重发挥政府信息公开栏、电子屏幕、触摸屏等设施的作用;积极探索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在档案馆、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机关办公大楼等场所设立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方便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探索运用“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途径,其中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对外公开各类信息1698条。

    (六)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制定和实施《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南平市政府信息保密审查规定》、《南平市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办法》、《南平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暂行规定》、《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审签公开制度》、《南平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受理工作方案》《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文书样本》、《南平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管理,每年度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对各部门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效能考评专项评分,有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情况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中机构职能类信息3964条,占11.2%;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3707条,占10.4%;规划计划类信息1390条,占3.9%;行政许可类信息1367条,占3.9%;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2243条,占6.3%;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1386条,占3.9%;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1501条,占4.2%;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2520条,占7.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3188条,占9.0%。

    (二)信息公开的形式

    一是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南平”市政府门户网站和10个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均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设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市民意见箱等子栏目。各政府机关在各自网站上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政府信息,并与“中国南平”网站或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链接,方便市民查阅各级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11年,辖区网站开设专栏或网页总数达478个,发布政府信息33200条,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442.4万人次。

    二是政府公报。南平市人民政府通过《政府公报》公开重要行政法规和规章,各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以及人事任免、机构设置、表彰等信息。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每2个月出版一期,通过档案馆、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邮局、居委会、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每期发放量1500份,本年度共免费发放9000份。

    三是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及部门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重要信息,发布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文化体育和全市性重大活动等社会公众关心和政府关注的问题。2011年共举行17次新闻发布会。

    四是公共查阅点。2011年市、县两级政府都已在档案馆、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政府信息查阅室作为主要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添置电脑、交换机、复印机等设备,与政府门户网站联网并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设为首页,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有条件的政府机关还在办事大厅等场所设置了电子触摸屏,方便公众通过联网查阅政府信息。目前全市共有各种政府信息查阅点84个,共接待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1.61万人次。

    五是政府大厅电子显示大屏。为加强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1年10月,我市在政府大楼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大屏,作为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渠道。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申请情况

    2011年度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2件,其中当面申请74件,占56.1 %,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15件,占11.4%,以传真件方式申请1件,占0.8%,以电子邮件申请14件,占10.6%,以信函形式申请28件,占21.2%。主要涉及市工商局、民政局等部门。截至2011年底,历年累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达1702件。

    (二)申请处理情况

    目前,132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已按期答复。在答复中,“同意公开”的112件,占84.8%;“同意部分公开”的6条,占4.5%;“其他答复”13条,占9.8%;“否决公开”1条,占0.8%。

    (三)咨询情况

    全市共有57872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事务,其中现场咨询21963人次,占38.0%;电话咨询29220人次,占51.7%;网上咨询6689人次,占11.6%。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业务流程、网上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方式、公务员考试、投资优惠政策、子女入学条件、居住证办理、产品质量检查结果等。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我省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闽价费〔2008〕472号)要求,2011年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暂不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1年度未发生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申诉、举报等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仍有个别单位对开展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公开意识不够强,导致各部门工作进展不平衡。对此,要加强组织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评议制度;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具体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实行奖励制度,在年底或在年度工作报告制作发布后,召开全市信息公开工作通报大会,对优秀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2.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队伍有待固定。目前全市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人员几乎全部兼任其它工作,导致工作任务相冲突时,无法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同时各部门政府信息工作人员变动性较大,新接手的工作人员往往对业务不熟悉,导致工作难以衔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对此,各部门要相对固定工作队伍,如有变动需及时报送市信息公开办进行备案,同时对新接手工作的人员需进行切实有效地培训,确保其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3.政府信息公开相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随着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县两级各自开发的相关软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一些具体功能上仍需进行研究开发,以便更好地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需求。建议省上在更新办公自动化平台、两馆查阅场所建设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七、附表

    附表

指 标 名 称单 位2011年度历年累计
主动公开信息数

35505

163983

其中:1.网站公开

33200

154255

2.政府公报公开

54

1537

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总数

132

1994

其中:1.当面申请数

74

777

2.传真申请数

1

147

3.电子邮件申请数

14

170

4.网上申请数

15

498

5.信函申请数

28

112

6.其他形式申请数

0

0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132

1662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112

1052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6

217

3.否决公开答复总数

1

100

行政复议数

0

3

行政诉讼数

0

0

行政申诉数

0

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