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南平市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21 17:04

本年报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闽政办〔2015〕6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闽政办便函〔2015〕77号)等文件要求,汇总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编制而成。年报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附表等七个部分组成。所列政府信息公开数据统计期限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本年报全文在“中国南平”网站(http://www.np.gov.cn/)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若对本年报有疑问或意见建议,可通过“中国南平”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反映或直接与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办公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439号,邮编:353000,电话:0599-8830330,传真:0599-8891101,电子邮箱:npeic@163.com

一、概述

2015年,在中共南平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落实《条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5〕22号),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持续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2015年,“中国南平”网站在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组织开展的第十四届(2015)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居地级城市政府网站第11名,连续六年位居省内地市级榜首。

(一)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1、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

在“中国南平”网站开辟了“行政权力运行”专栏,公开了包括我市39个市直单位的行政权力清单、43个市直单位的责任清单、2014年9月以来至今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我市开展“办事难、办证难”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及我市45个单位的权力运行流程图等。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开了市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信息。市直各有关单位也在本部门单位的网站上公开了本部门单位的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等信息。此外,市审改办还将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行动计划和简政放权督查的内容,有效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工作。

2、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在“中国南平”网站开设“财政预决算报告及‘三公’经费”专栏,2015年共公开关于南平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关于南平市2014年决算草案和201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南平市市级2014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支出情况》、《南平市本级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以及市直单位的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说明等信息共161条。

二是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2015年市本级政府采购金额10.34亿,在南平市招投标服务中心网站公开政府采购信息3056条,其中政策法规信息8条,变更、答疑信息26条,非招标采购方式公示信息16条,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在延各代理机构代理各县政府采购招标公告2997条,中标公告2997条。

三是推进地方债券发行信息公开。“中国南平”网站开设“地方政府债券”专栏,及时公开《南平市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建议方案》和《2015年南平市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情况》。

3、加强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

一是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在“中国南平”网站和市住建局网站全面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计划信息(年度建设计划任务量、年度建设计划项目清单)、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信息(年度建设计划任务量完成进度、已开工项目基本信息、已竣工项目基本信息)和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信息(政策法规、住房保障办事指南)、分配对象信息(已申请登记保障对象名册、保障性住房批次分配对象信息)、分配房源信息(保障性住房待分配房源情况、保障性住房批次分配房源信息)、分配程序信息、分配流程信息、分配结果信息、退出情况等信息。

二是征地信息公开。首先是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告知征收土地方案,确保征地告知切实落实到被征地村组和农户。再是发布征地公告和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市、县人民政府在征地经批准后十日内发布征地公告,并在被征地单位和土地承包经营者所在地张贴,市、县国土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予以公告十五日。还将征地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在南平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设有土地住房公示公告专项内容,在南平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设立国土市场专栏。通过政府网站平台、国土部门门户网站以及报纸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征地政策和信息。

三是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补偿信息公开。市本级开展信息公开监督检查2次,各县(市、区)均有通过有线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及时公布征地拆迁政策、方案和补偿标准,从形式上和实质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赢得了群众支持。

4、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印发《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重点项目名单和工作目标的通知》(南政综〔2015〕19号),公开全市重点项目名单及目标。每月将全市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开竣工情况、政策法规通过市委、市政府两办信息公开渠道、“中国南平”网站、市发改委网进行公开,每季度开展重大项目督查,并将督查结果通过市政府政务督查件通报,同时在闽北日报、南平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全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年终将全市重点项目业绩信誉考评结果在市发改委网站、市重点项目网公布,其中,省重点项目考核结果还在省发改委网站公布;参建单位业绩信誉评价结果也一并进行通报,同时还在市住建局网站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网站公布,其中,省重点项目还在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及省招标与采购网公开,予以登报公布。

5、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公开

一是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强12333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同时在“中国南平”网站、市人社局网站、市人社局LED公开栏、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等渠道全面公开社会保险的政策解读、办事指南、待遇标准、服务范围等相关信息。

二是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公开。重点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在“中国南平”网站和市民政局网站及时公布社会救助政策法规救助实施过程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信息。

三是加强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在“中国南平”网站和市教育局网站全面公开各类学校信息招生政策义务教育学区划分、学位申请录取结果民办学校监管教育资助等信息,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深化高校招生信息和财务信息公开,促进教育公平加强高校财务监督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具体措施:首先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范围。重点加强招收保送生、具有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有关政策和信息的公开工作,加大对考生资格及录取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再是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推动各高校公开预算决算信息,并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四是加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在“中国南平”网站和市卫计委网站全面公开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信息,同时在《闽北日报》开设“健康周刊”专版,及时发布卫生事业基本情况和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情况信息。编制更新疾病防治、健康保健、家庭导医等服务信息,为市民就医和健康保健提供信息服务,共刊发50期,约700多篇医疗卫生信息。

6、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

一是推动国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要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二是建立完善公文备案工作制度,进一步推行文件网上公开;三是加大国有资产调整、国有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力度,及时规范各个环节信息公开,建立完善诚信体系;四是推进国有企业经济运营相关信息公开,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五是加大机构职能职责、领导分工、人事任免、财政预算决算、财务制度等政府信息公开力度。2015年在“中国南平”网站和市国资委网站主动公开信息179条,其中:国资动态信息63条,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调整、股权转让,国有资产划拨,企业增资扩股,对外投资建设等国有企业经营动态内容;国有资产相关通知公告62条,主要包括国有企业融资信贷国有产权交易国有企业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等相关规章办法;国资系统人事变动及机构职能设置信息54条

7、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一是加强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公开。在市环保局网站实时发布我市环境质量状况等信息,每两个月发布南平市环境质量双月报信息,每年初公布上年度我市环境状况公报。印制《南平市环境质量双月报》,内容包括南平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评价、全市各重点流域交界断面水质、全市各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结果等方面。建立三块环保宣传LED显示屏(一块设置在市政府对面,一块设置在市环保局大楼旁,一块设置在溪源庵景区广场)及时向市民发布每日大气环境质量实时噪声情况和环境宣传标语。

二是加强环境重点监管对象、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市环保局网站实时公布32家环境重点监管污染源排放自行监测数据,每季度发布对32家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所有建设项目审批核发的排污许可证等相关内容都在网上进行公开。

三是加强群众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信息公开。首先是环保“12369”电话举报平台今年已办结99起群众投诉环境问题,从今年八月起已于南平市环保局网站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栏目公示3批,共18起投诉办结情况。再是通过环保 “12369”微信举报信息公开。“12369”微信举报平台从今年六月起运行使用,已办结6起群众投诉环境问题。第三在市环保局网站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栏目公示5批,共6起投诉问题办结情况。

8、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

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申报、复核、审核三级审查把关制度,全面规范信息公开流程。通过政府网站及社区公示栏、手机短信等,加强食品药品政策法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公开,截止2015年公开“四品一械”监管信息238条,行政处罚案件信息240条。

9、推进社会组织、中介结构信息公开

在“中国南平”网站开设“社会机构”专栏,全面公开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年检评估信息、中介机构挂牌入驻中介服务中心备案信息及慈善组织介绍等信息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机构。我市各级各部门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机构和具体经办人。

二是完善机制。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规定》、《南平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暂行规定》《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办法(试行)》和《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管理。

三是认真部署。我市结合实际,印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南政明电〔2015〕62号),要求各县(市、区)、各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立即按照通知精神抓紧制定本地、本单位的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分工、协同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加强培训。召开“2015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和“2015年南平市电子政务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视频会议”,培训工作人员近1000人次;不断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

一是适时通报。每个季度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通报,适时组织进行专项检查,指出存在问题并跟踪落实情况。

二是绩效考评。继续将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完善考核办法,修订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充分调动各相关单位工作积极性,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5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6139其中市本级政府及工作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261条,各县(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各乡镇(街道)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1878条。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级各部门历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10812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

2015年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有:机构职能类信息3817条,占10.56%;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3420条,占9.46%;规划计划类信息1724条,占4.77%;行政许可类信息1847条,占5.11%;重大建设项目类信息1176条,占3.25%;为民办实事类信息2807条,占7.77%;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1120条,占3.10%;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1784条,占4.94%;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2860条,占7.9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3678条,占10.18%。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

主要包括各级各部门门户网站、政府公报、电子显示大屏、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两馆查阅场所及其他便民渠道。

1、政府网站。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网页)共计502个,通过专栏(网页)公开政府信息35923条,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约321万人次,其中“中国南平”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量71261人次。

2、政府公报。《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每两个月出版一期,通过档案馆、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邮局、居委会、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2015年共发放1200份。

3、公共查阅点。据统计,2015年市档案馆、图书馆累计接受送交政府信息单位47个,接受送交政府信息总数3312条,其中纸质版总数3308条,电子版总数3308条,接受现场查询6人次。各县(市、区)也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服务。

4、新闻发布会。加强突发敏感事件的新闻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修订完善突发敏感事件新闻处置流程,制定新闻处置预案。扎实做好对外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外宣、网宣、公安等部门在舆情研判、外宣网宣口径、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健全和完善重大政策、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热点问题的新闻发布机制。市委、市政府共召开首届全国青运会男女排球U19比赛、第九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第六届海峡两岸朱子文化节、武夷山轮滑马拉松赛、低碳之旅·畅游武夷等13场新闻发布会。

5、政府大厅电子显示大屏。我市在政府大楼一楼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大屏,全年共更新国家、省里及本市重要新闻、通知,以及市直各部门政务信息等约5300条。

6、政务微博、微信等政府信息公开新渠道。继续加强南平市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南平市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的建设,市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通过微博、微信同步向社会公开,方便公众查阅和获取政府信息。市公安局、旅游局、团市委等多个单位的官方微博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15全市各级各部门共通过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1248条,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722条。

7、其它形式。

全市各级各部门还通过广播电视、行政服务中心等渠道公开政府信息,其中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公开政府信息222条。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受理申请的数量

2015年度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314件,较2014年增长39.99%。其中当面申请2224件,占96.11%,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31件,占1.34%,以信函形式申请20件,占0.86%。以传真件方式申请39件,占1.69%。主要涉及食药监、环保、工商等方面的信息。截至2015年底,历年累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达7297件。

(二)对申请的办理情况

全市各级各部门收到的2314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已答复。其中,“同意公开”的1932件,占83.49%;“同意部分公开”的3件,占0.13%;“不予公开”的5件,占0.22%;“其它”答复374件,占16.16%。

(三)“不予公开”信息情况

全年的依申请公开受理工作,有5件“不予公开”的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

2015年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90元。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5年我市因政府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3件,无因政府信息公开被提起行政诉讼及行政申诉、举报。截至2015年底,我市因政府信息公开累计被申请行政复议14件,提起行政诉讼1件,受理举报3件。

六、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单位对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公开意识不够强;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考核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市要继续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一是进一步拓展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继续深化公开内容,加大公开力度,按照国家及省上的部署,重点推进公权力大、公益性强、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切实抓好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是继续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丰富公开形式,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层面,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

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继续把政府信息公开纳入行政机关绩效考核范围,研究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促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

四是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培训交流,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整体水平。

七、附表:

指 标 名 称

计量

单位

2015年度

历年累计

主动公开文件数

36139

310812

其中:1.政府网站公开数

35923

296080

2.政府公报公开数

94

1951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数

2314

7297

其中:1.当面申请数

2224

5583

2.网上申请数

31

747

3.信函、传真申请数

59

328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2314

6965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1932

5647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3

391

3.不予公开答复数

5

106

4.其他类型答复数

374

528

接受行政申诉、举报数

0

3

行政复议数

3

14

行政诉讼数

0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