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报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汇总南平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编制而成,所列政府信息公开数据统计期限自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本年报全文在“中国南平”网(http://www.np.gov.cn/)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
若有疑问或意见建议,可通过“中国南平”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反映或直接与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439号(邮编:353000)
电话:0599-8830330
传真:0599-8891101
电子邮箱:npeic@163.com。
一、概述
2016年,在中共南平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落实《条例》和《办法》,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6〕19号),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持续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做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中国南平”网站“中介机构平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上荣获“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在线访谈”栏目在由电子政务理事会主办的“2016年政府网站精品栏目建设和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上获精品栏目奖;“中国南平”网站在由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联合太昊国际互联网评级、国衡智慧移动大数据联盟、中国日报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工信部所属计世资讯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通报”中,荣获“2016年度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
(一)推进“五公开”情况
1、全面公开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及市级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等。
一是明确公开内容及任务。印发了《关于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信息公开要点的通知》(南审改办〔2016〕10号)文件,明确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及市级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等。同时,明确了信息公开的方式与责任单位,市数字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分别负责在南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网站公开市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信息,市直各有关单位负责在本部门单位的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二是纳入政府督查。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信息公开纳入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行动计划和简政放权督查的内容。
三是集中网上展示。在“中国南平”网站开辟了“行政权力运行”专栏,下设行政权力目录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简政放权专题、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六大模块,公开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信息。行政权力清单公布了39个市直单位共计6014项的行政权力事项;责任清单公布了43个市直单位共计541项的责任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公布了2014年9月以来至今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简政放权专题公布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办事难、办证难”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公布市级行政审批前置审批事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目前我市共保留市级前置审批168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88项等;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布了45个单位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同时,由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网站上公开了市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信息。市直各有关单位也在本部门单位的网站上公开了本部门单位的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等信息。
“中国南平”网站开辟“行政权力运行”专栏
2、集中公布7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在物价局网站建立专栏,集中公布南平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收费清单》、《优惠政策清单》、《涉及进出口环节收费清单》,《南平市、县级定价管理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南平市实行定价管理的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南平市市级定价管理的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南平市市级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优惠政策清单》等7类清单。
3、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在决策前通过网上调查、召开座谈会、价格听证会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征求意见建议。在“中国南平”网站进行了23次网上调查,45次民意征集;今年9月召开“南平市城区居民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听证会,并针对听证会参加人在听证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答复说明。
4、落实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难点或亮点事项
积极推进扶贫、社会救助、就业创业、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环保、教育、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扶贫方面:一是做好工作部署,确立了信息公开工作小组,并确定了扶贫开发工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二是公开形式多样化,市级扶贫信息采取了服务监督电话、电视、档案查阅、公示栏、宣传册、网站等形式进行扶贫信息公开,2016年在政府网站上公开精准扶贫政策、年度减贫责任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等信息;通过公告栏方式在项目工程所在地对资金使用、发放情况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在贫困户家中粘贴帮扶联系卡的方式实时更新帮扶成效;各县(市、区)均按要求将造福工程安排情况公示到村一级。三是注重公开的时效性,通过网站、电视、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及时公开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知晓并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福利,有关公示信息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为期1周的公示,以便群众知晓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
社会救助方面:一是按月在政务公开栏公开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情况,及时公布最新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二是按季在政务公开栏公开医疗救助对象人次数、资助参合参保和直接求助资金支出等情况;三是按季在政务公开栏公开临时救助对象的人次数、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四是每半年在政府网站公布灾情核定情况,及时公开救灾救济资金分配情况。至11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6735户1057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224.77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3100户4857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0158.64万元。全市共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993户7171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351.26万元;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4094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542.74万元。2016年,政务公开栏共编制公开信息18期。
就业创业方面:一是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加强南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人才市场网和人力资源网等网站建设和12333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的同时,通过LED公开栏、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南平人才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扩大宣传范围。二是及时公开就业动态,发布政策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政策实施范围、标准、申领条件、审批流程、政策时限等信息,2016年市就业中心网站更新信息稿件110篇,发布就业信息40期,与闽北日报合作开辟周三专栏《就业之窗》刊登信息46期,与南平电视台合作开辟《闽北创业》专栏,并增设1个LED屏宣传点,滚动播放就业创业政策。三是积极做好就业服务信息公开,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招聘、社会保障、返乡务工人员服务等政策咨询处,现场为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解答有关政策问题,发放各类就业信息卡、劳动政策汇编等宣传资料1.8万余份。四是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工作,印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解答》(企业版)5000多册,编印《就业政策一本通》,向企业、社区、学校和机构等广泛发放,提高政策宣传实效,扩大政策知晓面。五是做好公务员人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公开。
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方面:一是加强棚户区改造信息公开,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在政府网站及时公开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年度建设计划信息(年度建设计划任务量、年度建设计划项目清单)、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信息(年度建设计划任务量完成进度、已开工项目基本信息、已竣工项目基本信息),2016年共公开保障政策及建设信息65条(住房保障政策27条、建设信息38条)。二是规范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分配管理各类信息,重点抓好分配政策、分配对象、分配房源、分配流程、分配结果、退出情况的“六公开”,在政府网站公开了相关信息82条(实物配租50条、补贴发放17条、退出管理15条)。三是规范公开农村危房改造管理各类信息,在政府网站公开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目标任务、补助对象认定过程、补助资金分配、改造结果。
环保方面:一是公开空气质量,每日公布次日环境空气质量级别、AQI范围、首要污染物以及健康提醒等信息;逢单月以双月报的形式公布各县(市、区)每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有效监测天数、达标天数及污染天数等信息,已发布双月报5期,并在市环保局网站“环境状况公报”栏目上公开;二是水质报告,公布供水厂出水每日水质公告和每月水质报告,并在“南平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网站上公开,将各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列入环境质量双月报内容;三是环境质量,每季度编制一次环境质量季报,内容为空气质量状况、降水情况、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噪声监测情况及重点排污单位总体情况,已发布环境质量季报3期;四是国控重点源企业的监测报告,出具后5日内,通过“福建省重点污染源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向公众实时发布,公开内容为监测点位名称、执行标准、监测日期、发布日期、监测项目名称、污染物浓度、标准限值、达标评价等,今年以来共发布监测报告94份;五是公众参与,要求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编制报告书时应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公众参与篇章,对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不予受理审批,今年以来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0份,均按要求充分征求公众意见。
教育、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主动公开教育督导、教育扶贫、教育招生、高校财务等信息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微博、报刊、电视、户外宣传等方式公开卫生相关政策、办事指南等;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动态、处罚、消费警示信息。建立专兼职的舆情监测队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教育信息公开。一是在南平教育网主动公开教育督导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反馈意见;二是在南平教育网及时公开教育扶贫和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三是在南平教育网、延平区教育网公开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办法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等;四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深化高校招生信息和财务信息公开,促进教育公平、加强高校财务监督、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范围,丰富了信息公开形式;五是不断完善新闻发布、政策解读、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回应等机制,在市教育局网站设立在线咨询、在线反馈、互动交流和建言献策等栏目,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及时答复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通过“中国南平”网站参与主题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在线访谈,答复解读教育政策,听取群众意见与建议。多途径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一是在政府网站上公开。“中国南平”网站设立医疗卫生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栏,市卫计委网站设立卫计动态、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在线访谈等栏目,更新信息206条;二是通过微信、微博公开。2015年8月以来,市县二级卫生系统全部开通微信、微博;2016年,市本级已发布微信42期(每周一期)、微博209篇,主要围绕卫生计生各类宣传日、卫生计生最新政策、基层公共卫生、两学一做、优生优育等开展宣传;三是借助报刊、电视公开。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投入10万元在《闽北日报》开设“健康周刊”栏目(每周二两个专版),至今已刊登158期,其中今年刊登50期,刊登稿件512篇。在南平广播电视台设置《关爱健康关注生命》专栏,每周六晚播出。四是开展户外宣传。从2015年开始市本级投入14180元在人群聚集的南平电影院门口设置LED视频,开设“南平卫计之窗”栏目,每天早、中、晚各播出5次,每次30秒左右,滚动播放卫生计生内容的动态宣传片。例如:我市自编自制的32秒的世界卫生日宣传视频,7.11世界人口日宣传视频等,加大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力度,为卫生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重点公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建立专兼职的舆情监测队伍,加强对地方各类媒体、自媒体的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闽北互动论坛、大闽网等省内比较大型的论坛、报刊网站监测。及时筛选、捕捉和跟踪各类敏感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密切舆论引导,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注。及时借助媒体、网站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有关政策措施、处置结果等。2016年度,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药监局网站全文电子化主动公开文件90份,“四品一械”监管信息192条(市级104条、县级88条),行政处罚案件信息548条,监督抽检信息51条。
(二)工作部署和落实情况
下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南政办〔2016〕69号),分解细化工作任务,要求各县(市、区)、各单位立即按照通知精神抓紧制定本级、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或工作措施,并按时限要求报送前三季度、全年的落实情况,深化“主管部门督促协调,牵头部门分工负责,逐级确保落实”的工作格局,积极稳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三)制度机制建设情况
1、政务公开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情况
制定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南政办〔2013〕154号)、《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暂行规定的通知》(南政办〔2013〕155号)等制度,进一步推进了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了利益相关方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
市政府协调具体问题专题会议,均邀请相关单位企业或个人参加。
3、推行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
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采用登报、上网、开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群众征集意见,并及时公开决策事项。今年以来“中国南平”网站进行了网上调查23次,民意征集45次,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便民生活等,2016年市委、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共计12场,听证会1场。
4、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建设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按要求对《目录》的编制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等工作的通知》(南政办〔2008〕36号),同时编制并印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10个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亦参照市政府办的编制方法,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全面完成了《目录》编制工作。近年来多次督促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对目录进行更新、完善,并在“中国南平”网站上集中展示。
印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2016〕128号),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版)》,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实行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政府不再审批。我市还结合各县(市、区)落实制度情况认真收集关于及时提出调整现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意见建议。
5、强化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
每个季度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通报,适时根据需要组织专项检查,指出存在问题并跟踪落实情况。将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核,修订考核指标,不断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政务公开行为。
(四)工作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和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一是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人。印发了《南平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调整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南政务公开〔2016〕1号),确定市政府秘书长为领导小组组长,一名副秘书长及市数字办主任为副组长,副秘书长负责分管政务公开工作,并在“中国南平”网站上公开领导分工。全市各级各部门也相应设立或者指定了政务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有政务公开专兼职人员528人。
二是保障经费工作。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项工作经费2万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费另独立立项实施。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6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9686条,其中,市本级政府及工作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263条,各县(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各乡镇(街道)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5423条。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级各部门历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50498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
2016年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有:机构职能类信息3413条,占8.60%;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3737条,占9.42%;规划计划类信息1350条,占3.40%;行政许可类信息1146条,占2.89%;重大建设项目类信息1315条,占3.31%;为民办实事类信息2464条,占6.21%;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1233条,占3.10%;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1127条,占2.84%;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2323条,占5.85%;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3845条,占9.69%。
南平市2016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类别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
主要包括各级各部门门户网站、政府公报、电子显示大屏、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两馆查阅场所及其他便民渠道。
1、政府网站。“中国南平”网站设立“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专栏。一是“中国南平”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汇总各县(市、区)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展示;二是“中国南平”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立了“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专栏,下设“工作部署情况”、“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市场监管”等子栏目,分专题梳理汇总重大政策。
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网页)共计494个,通过专栏(网页)公开政府信息39545条,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约521.9万人次,其中“中国南平”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量38380人次。
“中国南平”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立了“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专栏;
“中国南平”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汇总各县(市、区)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展示
2、政府公报。《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每两个月出版一期,通过档案馆、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邮局、居委会、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2016年共发放1800份。
政府公报
3、公共查阅点。据统计,2016年市档案馆、图书馆累计接受送交政府信息的单位达46个;接受送交政府信息总数3330条,其中纸质版总数3330条,电子版总数3330条,接受现场查询6人次。各县(市、区)也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服务。
南平市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区
4、新闻发布会。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均通过登报、上网、开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群众征集意见,并及时公开决策事项。2016年市委、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共计12场,听证会1场。
5、政府大厅电子显示大屏。我市在政府大楼一楼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大屏,全年共更新国家、省里及本市重要新闻、通知,以及市直各部门政务信息等约5307条。
政府大厅电子显示大屏
6、政务微博、微信等政府信息公开新渠道。我市开通“中国南平”网站的微博、微信,并保证日常更新,今年以来共更新微博251条,微信249条。部分县(市、区)及部门亦开通了微博、微信。例如,市公安局优化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功能,综合运用图表、视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实现可视化表达,让政策解读更加生动鲜活; 2015年8月以来,市卫计委和10个县(市、区)卫计委全部开通微信、微博,今年以来市卫计委已发布微信42期(每周一期)、微博209篇,主要围绕卫生计生各类宣传日、卫生计生最新政策、基层公共卫生、优生优育等开展宣传。2016全市各级各部门共通过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1192条,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1270条。
7、其它形式。全市各级各部门还通过广播电视、行政服务中心等渠道公开政府信息,其中,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公开政府信息33条。
(四)开展政策解读工作情况,政策解读数量。
印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南政办〔2015〕82号),要求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进行政策解读。
1、政策解读材料、解读方案与政策文件一同报批
市政府办对口联系科室协调牵头起草文件的市直部门同步提供解读材料、解读方案。
2、解读材料在文件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发布
2016年8月4日,参照省上做法,印发《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解读文稿于政策文件公布后的3个工作日内发布。政策文件印发前,市政府办对口联系科室应协调牵头起草的市直部门提供解读材料,并由对口联系科室将相关解读材料交由市数字办在政府网站上公开。
3、发挥主流媒体及新媒体作用开展解读政策的情况
打造“领导访谈”精品栏目,解读了养老、法律援助、教育、扶贫、纳税等方面的政策。“中国南平”网站的“领导访谈”栏目做为政府解读的重要渠道,由南平市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广播电台、闽北日报社四媒体联合打造,始终坚持面向网友和各职能部门公开征集话题,市民可通过电话或本地热门的“闽北互动论坛”参与互动问答,访谈内容通过“中国南平”网站同步直播,亦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发布。在“中国南平”网站开设了“政策解读”、“在线访谈”等专栏。2016年“领导访谈”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与网友在线互动,共制作33期,“政策解读”栏目更新信息65条。
南平市民政局、卫计委主要负责人
参加 “领导访谈”解读养老、医保政策
(五)回应社会关注情况
2016年市委、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共计12场,其中新闻发布会4场,新闻通气会8场,在政策、民生、法制、文体、经贸等多个方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建立和完善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回应制度机制
加强突发敏感事件的新闻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修订完善突发敏感事件新闻处置流程,制定新闻处置预案。扎实做好对外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外宣、网宣、公安等部门在舆情研判、外宣网宣口径、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健全和完善重大政策、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热点问题的新闻发布机制。
2、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一是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做好新闻发布工作。2016年1月,我市在市“两会”召开前,积极组织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主动通报相关情况,并对“两会”筹办情况和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为我市“两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于3月举行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新闻媒体通气会,向媒体记者介绍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针对武夷新区建设及行政中心搬迁工作是“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工作,为更好地回应民众关切,我市积极组织新闻媒体通气会,对武夷新区建设进展情况和近期工作目标等问题回复社会关切。
二是突出做好重大经贸文体活动的新闻发布。精心组织做好南平市第三届市运会、第十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南平航天体验馆开馆、“低碳之旅·畅游武夷”等多场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例如第三届市运会是我市举办的四年一度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全面展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为此于8月30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届市运会相关情况。对两岸共同关注的“第十届茶博会”,撰写《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11月16日开幕》等相关报道在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新闻网站刊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还专门对第十届茶博会主要活动和筹备情况,特别是围绕本届茶博会的特色亮点以及受众感兴趣的问题等做了充分报道。对市民关心的全省首个航天体验馆——南平航天体验馆于4月正式开馆仪式,我市在活动前举办新闻媒体通气会,为作为首个“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分会场之一的南平航天体验馆开馆活动营造了热烈的舆论氛围。对游客关心的“低碳之旅·畅游武夷”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在第一阶段促销活动暂告一段落的同时积极组织新闻媒体通气会,通报活动取得的进展情况及下阶段活动计划,为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展示我市法制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6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等形式向社会积极展示我市法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推动社会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提高新闻发言人业务素质
组织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处置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有效提高新闻发言人业务素质,并筹划开办市级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各有关单位的新闻发言人进行轮训。
5、通过微博微信回应
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年通过微博微信回应事数268次。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一)受理申请的数量
2016年度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56件,较2015年下降41.40%。其中当面申请1242件,占91.59%,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89件,占6.56%,以信函形式申请17件,占1.25%。以传真件方式申请8件,占0.60%。主要涉及环保、食药监、国土等方面的信息。截至2016年底,历年累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达8653件。
南平市2016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二)对申请的办理情况
全市各级各部门收到的1356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已答复。其中,“同意公开”的1093件,占80.60%;“同意部分公开”的5件,占0.37%;“不予公开”的10件,占0.74%;“其它”答复248件,占18.29%。
南平市2016年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受理办理情况
(三)“不予公开”信息情况
全年的依申请公开受理工作,有10件“不予公开”的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6年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14元。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6年我市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件,无因政府信息公开被提起行政诉讼及行政申诉、举报。截至2016年底,我市因政府信息公开累计被申请行政复议14件,提起行政诉讼1件,受理举报3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少,流动性大;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解读回应力度不够。
下一步,我市要继续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培训交流,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整体水平。
二是加大公开力度。继续深化公开内容,按照国家及省上的部署,重点推进公权力大、公益性强、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切实抓好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化政策解读,采取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提高政策解读的权威性和针对性。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布政府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继续把政府信息公开纳入行政机关绩效考核范围,研究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促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
七、附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6年度 |
历年累计 |
主动公开文件数 |
条 |
39686 |
350498 |
其中:1.政府网站公开数 |
条 |
39545 |
335625 |
2.政府公报公开数 |
条 |
181 |
2132 |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数 |
条 |
1356 |
8653 |
其中:1.当面申请数 |
条 |
1242 |
6825 |
2.网上申请数 |
条 |
89 |
836 |
3.信函、传真申请数 |
条 |
25 |
352 |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
条 |
1356 |
8321 |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
条 |
1093 |
6740 |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条 |
5 |
396 |
3.不予公开答复数 |
条 |
10 |
116 |
4.其他类型答复数 |
条 |
248 |
776 |
接受行政申诉、举报数 |
件 |
0 |
3 |
行政复议数 |
件 |
0 |
14 |
行政诉讼数 |
件 |
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