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2011年12月,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南平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南平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十年来,南平市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进一步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的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动员,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的力度,为推进妇女儿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助配合下,“两纲”确定的主要目标已实现,妇女儿童发展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从省级对我市的评估验收总体情况看,我市“两纲”102个可量化指标达标率为99.02%,综合达标率位居全省第一。
未来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南平市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措施保障,对于加快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两纲”编制工作。2020年11月启动这项工作,市妇儿工委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工作小组,拟定工作方案;市妇儿工委办、市统计局联合举办新“两纲”编制培训班。编制工作小组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式,线上线下联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市级新“两纲”初稿后,通过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成员单位等方式,先后四轮征求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人大、政协、台港澳办等相关部门意见,组织专家组对新“两纲”进行评估论证,编写组对收到的反馈意见逐条研究,认真归纳梳理,形成新“两纲”审议稿。2021年12月14日,市政府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龚志阳主持召开市妇儿工委全体会议讨论审议新“两纲”(审议稿),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意见。2022年2月15日,市长袁超洪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了我市新“两纲”(送审稿)。2022年3月2日,市委书记林瑞良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市新“两纲”(送审稿)。
三、编制框架及主要考虑
在编制框架上,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组织实施,监测评估”四个部分,与上周期“两纲”相比,新“两纲”既保持了延续性,又具有新的特色和亮点。新“妇纲”共设置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8个领域,提出81项主要目标和103项策略措施;新“儿纲”共设置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7个领域,提出74项主要目标和94项策略措施。总体上,市级新“两纲”与省级新“两纲”保持一致。
在编制内容上,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做好规划衔接。做好与国家、省级新“两纲”、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各成员单位职责定位的衔接,一体统筹谋划,一并贯彻落实,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二是注重凸显南平优势。突出南平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各领域更加注重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上,聚焦我市“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及“3+4+5”重点产业集群,为妇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更加注重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激发女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造活力。注重从女性党群工作者这个群体中培养选拔村(社区)干部。突出加强城乡统筹,对农村特别是边远薄弱乡村困境妇女儿童的倾斜或重点扶持。三是注重操作性、前瞻性、可及性。从本轮“两纲”终期评估来看,省级新“两纲”提出的一些指标在市级层面无法统计或无法推动实施。这次在编制新“两纲”的过程中,结合南平实际,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广泛征求吸纳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比省级新“两纲”,删除了2处主要目标中的内容,分别是: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60%以上,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担任正职的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的比例逐步提高;对各领域策略措施进行了27处补充、14处删减,如:补充了妇女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策略措施“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和群团组织依托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打造‘养生武夷’新品牌”;删减了妇女与教育领域的策略措施“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教育法规政策和规划制定、修订、执行和评估中。加强对教材编制、课程设置的性别平等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