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1058号提案的答复
2024-11-05 16:23 来源: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量:
  

建瓯委员小组:

《坚定文化自信  振兴“建”文化》(第20241058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委宣传部与建瓯市人民政府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进展

2023年以来,我局及建瓯市按照张彦部长的指示要求,高度重视“建”文化传承弘扬工作,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开展“建州文化宣传年”活动,深化“建”文化学术研究,拓展“建”文化对外影响力,讲好建州故事,推动“建”文化与“福”文化建设相结合,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一是加强研究,让“建”文化“活”起来。推动建瓯市了组建“建州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建州朱子文化研究会”和“建瓯市宋明理学研究所”,深挖朱子后八百年建州对朱子文化保护和弘扬的深远意义及朱子理学思想对建州的影响。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化、信息化、立体化、标准化的“建”文化保护机制,加快组织汇编“建”文化相关历史文化、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建立完善“建”文化资料库。挖掘各类“建”文化遗存的核心情感元素、价值元素,将“建”文化名称、形象、故事等形成IP并进行转化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于2023年11月11日-13日举办“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拉脱维亚、比利时等国家和澳门、台湾地区及内地的专家学者们以茶会友,共襄复兴北苑盛举,进一步提升“建”文化和北苑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复建遗存,让“建”文化“立”起来。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由曾主持福州三坊七巷规划设计的严龙华大师团队,高标准完成建瓯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系统推进12个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涉及范围117万平方米,总投资48.5亿元,完成征迁28.62万平方米,争取各类资金17亿元,被列为全省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按照“原真性保护、生态型修复、功能性提升、活态化利用”模式,修复建设建安书院、五经博士府、朱文公祠、刘氏五忠祠暨屏山先生祠、文庙、东岳庙等建筑,同步推进100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建设,精心保护好16个传统村落,形成核心“建”文化古建群。加快活化运营、业态植入,发挥书院、讲学、祭祀、藏书和游学等传统功能,激活文物考察、建筑观赏、民俗活动、艺术展出、产品营销等新的效用,提炼精选一批凸显“建”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并纳入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广场园林等城市空间,建设“建”文化景观,呈现直观性“建”文化“印象”,擦亮“城市第一眼”,全面打响“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品牌。

三是多元传播,让“建”文化“热”起来。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立体化宣传我市“建”文化建设成果。2023年8月,省委宣传部采访组走进建瓯,开展“建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采访调研,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推出《建瓯:守好“千年建州”历史文脉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既知“福”来 何以为“建”》等50多篇报道,为“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持续开展“建”文化主题文化活动,邀请范迪安、徐里等文艺名家开展“建”文化采风,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美术、摄影、歌舞等文艺作品,讲好建州故事。充分发挥建州特色文化示范基地带动示范作用,推进“建”文化“五进”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建”文化展演、展览、展示活动,提升民众对“建”文化的认知程度,让“建”文化有声有色、有形有韵。

四是文旅融合,让“建”文化“火”起来。2023年9月28日,历时一年的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修复,开街迎客,千年古城,涅槃重生,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进入街区总客流人数达74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3.23亿元,创建瓯旅游历史新高。通过“文化+美食”,打造精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建瓯)美食文化旅游节和2022年福建旅游美食季主会场活动,其中第二届美食文化旅游节10天累计网络传播受众达2.46亿+人次;推荐的建州鸡茸、桂花冰莲等参加全国闽菜烹饪技能大赛获得金奖;建州朱府家宴、建州笋宴被中国饭店协会列入地标美食名宴名录,建瓯被授予“中国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中国美食文化地标城市”称号。10月20日,宋大儒朱文公祠(朱子祖庙)、五经博士府修复项目主体落成,项目从动迁到开工仅用9个月时间,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世界朱子后裔的一致好评,再一次点燃了建瓯人民振兴“建”文化的热情。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对接国家、省上有关文化挖掘保护、研究阐释、项目建设、文创打造以及文艺作品编排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总抓手,让“建”文化成为建瓯乃至南平的城市“金名片”。

一是深化“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结合正在实施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南平市10个县市区建文化遗迹遗存;挖掘整理、申报“建”文化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培养一批优秀非遗传承人。梳理闽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完成《南平市环带区位文化资源概述》课题调研,深化“建”文化研究,开展“建”文化系列展示活动,承办好“福”文化论坛,深度融入“福建文化”。

二是深化“建”文化学术研究。强化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所协作,充分发挥考亭书院学术委员会作用,将“建”文化研究课题纳入科研范畴,积极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建”文化研究项目;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出版相关专著,深刻阐发“建”文化时代价值。

三是深化“建”文化弘扬传播。全面推进“建”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五进工作;推动“建”文化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体系、立德树人教化体系、干部政德教育体系;探索拍摄一批“建”文化相关宣传段视频,进一步擦亮南平市“建”文化名片。

领导署名:王文谦

联 系 人:兰林凯

联系电话:0599-6092312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