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侨联:
《加强南平市乡镇历史文化馆的十条建议》(第2024211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4年上半年,我局开展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完成全市14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评估定级工作,经省文旅厅验收,我市文化站均为三级站(含)以上,其中特级站23个,一级站47个。以评促改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场馆职能的整合与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下一步,我局将不断加强乡镇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
一、统筹基层惠民资源。按照中央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要求,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根据各地实际,进一步加大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公共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融合力度。加强与宣传、教育、农业、体育、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探索“文化+”建设模式,合并建成乡镇历史文化馆等统一的阵地。
二、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合理布局乡镇分馆建设,推动将服务人口集中、工作基础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分馆。整合县域内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和公共阅读资源,加大县域总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分馆的资源供给和业务指导。
三、统筹文旅综合性资源。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和保护,鼓励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传承所、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开展非遗展示、体验教学等服务,鼓励乡镇综合文化站参与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协助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开展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传承乡村历史文脉。协助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做好乡镇文化市场管理和监督。
四、统筹社会资源。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力度,用好基层文艺团体等资源,拓宽社会供给渠道,不断乡镇文化阵地服务内容。
五、广泛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乡镇综合文化站要组织开展乡村庙会、灯会、花会、龙舟会等特色民俗活动,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融合农文旅体的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品牌。
六、完善乡镇文化伍建设机制。统筹县域文化人才资源,采取县聘乡用、派出制等形式,引进具有专业技能的文艺人才,到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并通过县乡双重考核等方式加强管理。索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帮扶制度,每年在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选送人才到乡镇文化阵地开展结对帮扶。
七、壮大基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培育一批扎根乡村的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鼓励退休人员、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爱好者、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学生等群体参与志愿服务。鼓励在职党员干部、先进模范、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参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领导署名:王文谦
联 系 人:兰林凯
联系电话:0599-6092312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