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华等代表:
《关于加强文物遗产活化利用,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049号)由我单位会同市教育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走进博物馆,对博物馆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为文博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平市持续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让文物“活”起来成果丰硕。近五年南平新增备案博物馆5家,全市备案博物馆总数达20家。推进阵地建设,新建建瓯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政和县5家国有博物馆,建筑面积增加6.06万平方米,其中,建瓯市博物馆、浦城县博物馆新馆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馆校合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号召,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指导南平市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与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携手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考古调查、文创开发、科学研究、党建等多个领域中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赢。推动浦城县博物馆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2022年,厦门大学在浦城县建立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共同策划“厦门大学浦城田野考古成果展”,打造院校联合育人实践新模式,助推考古学科发展,带动展馆建设、学科建设。
(二)构筑研学网络。为运用好南平优越的自然资源和闽北地方特色文化,市教育局连续5年组织开展市级研学基地评定和省级研学基地的推荐工作,全市已有各类研学实践基地28个,其中武夷山闽越王城博物馆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浦城县博物馆被评为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积极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三)积极争取资金。立足部门职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利用投入力度。2024年,争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588万元,保障博物馆免费开放和运行。2021年以来,积极向上争取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文物征集、陈列布展等方面补助资金2815万元,有力推动我市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展览陈列水平、青少年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稳步提升。
三、下一步举措
(一)深化馆校合作。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推动各博物馆与省内、国内高等院校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各博物馆与高校建立定期培训提升长效机制,通过每年邀请高校老师、行业专家就历史、儿童教育等领域对文博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帮助基层博物馆工作者开拓视野,加深对博物馆教育意义的认识。
(二)拓宽研学路径。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研发出具有闽北特色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做好与学校的沟通,及时掌握学校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充分了解青少年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搞好分龄设计,让博物馆研学真正成为青少年想要的课堂。
(三)强化资金保障。一是推进县级财政投入。将依据《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持续督促各县(市、区)将文物保护利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博物馆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场馆教室、活动空间和实践基地等夯实基础。二是争取省上支持。推动各博物馆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等资金,开展藏品数字化、智慧博物馆建设,提高博物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的保护利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三是拓宽资金渠道。共同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捐赠”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探索设立文物活化利用基金,落实好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和资源向文物保护利用倾斜,为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给予相应支撑。
领导署名:王文谦
联 系 人:张媛玉
联系电话:0599-8060561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