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2133号提案的答复
2024-11-05 16:29 来源: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量:
  

肖冠娇委员:

《建议我市以“茶”为媒构筑“海丝”国际交流合作新桥梁》(第2024213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搭好汉语国际推广的快车”的建议

牢固树立保护为先理念,坚持做好“内容挖掘”的文章。系统做好100个茶文化文保单位、48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再次梳理“万里茶道”文化遗存资源,确保遗产本体及其周边地形地貌、历史人文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深入研究万里茶道价值主题、遗产构成与保护管理条件,提高广大市民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申遗社会氛围。挖掘提炼闽北茶文化资源,组织编创了《南平茶志》《画说图解武夷山水一壶茶读本》《建阳小白茶》《解惑政和白茶》《松溪茶志》《北苑邮册》等一大批茶主题文艺作品,并大力推动“茶神”张三公、武夷状元红袍娃、云根宋徽宗、松溪福宝等IP文创产品开发。在“两微一抖”、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上线播放《这就是武夷茶》等闽北茶文化故事宣传短视频超500个。新编《茶灯戏》《政和白茶·自然温度》等茶微电影,热播剧《梦华录》引发了观众关于北苑贡茶的热议与共鸣,掀起了一股“宋朝热”。

下一步工作计划:通过对外文旅推介宣传活动持续做好茶主题文艺作品、文创衍生品的创作推广,推动茶文化走出国门。

二、关于“继续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优势,创新举办了中国(武夷)“三茶”统筹发展高峰会、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会、中国白茶大会等独具南平地域特色的品牌茶事活动30余场;依托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茶文化,打造寻根茶源之旅。“5.21”国际茶日期间,举办“亲,来品茶”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季活动。吸引近百名两岸青年在武夷山体验文创、音乐、戏剧、科技、茶饮等武夷人文风情;举办第三届“网络名人看武夷”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网络名人主题采风活动,突出围绕风景、茶旅、文化、研学等主题,准备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秘之旅”“武夷山国家公园寻茶之旅”“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之旅”“百里画廊骑行道”“漫步武夷山国家公园”五条精品线路。

下一步工作计划:将持续推进茶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串点、连线、成面,形成“片片有景、处处有茶”的发展格局。

三、关于“联合多方力量,加强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借助武夷岩茶、茶百戏等非遗技艺展示,14次助力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市场效应,大力推进茶业国际交流合作。精心创制《WUYI HEART OF TEA》《世界好茶在南平》《南平好茶·世界共享》等国际宣传纪录片、宣传广告在央视CCTV1、欧洲华文电视台投放。积极参与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茶文化”沙龙、“外交官看中国·福建行”驻华使节对话茶会、第十二届中英政党对话等国家对外交流活动。依托“闽茶海丝行”“福茶驿站”活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地设立大红袍推广中心,创新开展国际茶文化推广志愿者项目,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超15万人了解推崇中国(武夷)茶文化。组织武夷山茶企、建州北苑御焙贡茶研习所参加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我市选送的武夷茶文化非遗项目(武夷茶艺、宋式点茶)参加其中的非遗展示环节,参会的多国政党政要、知名学者、文化名人、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国内相关部门代表进行了参观和体验,取得良好反响。

下一步工作计划:将持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做好我市代表性茶非遗技艺展演和茶文化宣传推广工作。

四、关于“深化茶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的建议

南平茶文化历史悠久,为让茶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推广和传承,全市加快推进茶传习所、传承基地、“1+N”茶主题博物馆等茶文化传播载体建设。三年来武夷山茶廉文化馆、燕子窠“三茶”统筹展示馆、北苑贡茶文化中心等26个茶主题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中华茶博苑、中国白茶博物馆按序时进度推进。建立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茶百戏、建窑建盏、建州点茶等涉茶非遗技艺传习所16个。持续丰富“喊山祭茶”特色茶文化活动内容,开展高品质的民间斗茶赛,让南平茶有声有色、有体有韵。

下一步工作计划:计划于9月组织武夷岩茶、建盏、浦城剪纸、武夷竹编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到澳大利亚交流展示。同时,还将根据省文旅厅安排,组织茶文化非遗项目参与“文化润疆”活动。

领导署名:王文谦

联 系 人:陈允浩

联系电话:0599-6092326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