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民间历史文献收集整理的建议》(第0117号)已收悉,感谢您对于民间历史文献保护的关注和提出的中肯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举措
(一)基本情况
我市文物资源丰富,2007年-2012年,我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3920处。此后各级政府陆续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3处。
(二)开展调查
2024年2月6日,南平市政府印发《南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宣传部长李琦和分管副市长林湫担任双组长的“四普”领导小组,明确了普查范围、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办公室设在市文旅局,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实施和具体协调。同时,在我局的全力推动下,截止2月8日,我市十县(市、区)全部印发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设立了“四普”领导小组。3月13日,我局以南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名义组建了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文旅局(文物局)局长王文谦担任。普查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报导组(兼文字材料组)、后勤保障组等,技术数据组邀请省文保中心常浩主任及省博物院潘征主任担任技术顾问,并请南平市副高级以上研究馆员作为技术组成员。
目前,市本级及十县(市、区)均已组建了普查队伍,含市本级全市共有30支普查队,普查队员达284人。其中,邵武市采用了县、乡、村三级架构全力铺开的方式,以乡镇(街道)为最小单元,组建了13支普查队伍,由县市级文物部门牵头,发动乡镇(街道)宣传委员、文化站站长,村委会主要成员,三级联动投入到文物普查工作中。
二、下一步打算
(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按照“四普”工作领导小组及普查办结构体系,建立联系机制。由政协文史委、文旅等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开展对街道、乡村的碑铭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登记等工作,抢救性保护历史文物、文献。
(二)发挥县、乡、村各级文化部门职能,分类收集整理。一是收集整理分布在街道、乡村的碑铭,种类包括墓志铭、祠堂碑、庙碑、摩崖石刻、水利碑、亭桥碑、告谕碑(禁碑)、旗杆牌坊碑、钟鼎铭文等;二是推进和完善族谱、契约、庙簿、民间药方收集整理,结合“四普”工作,通过实物征集、拍照、拓片、录文、复印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完整保存闽北碑铭和纸质文献资料。
(三)建立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合作机制,推进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探索与武夷学院等相关院系的文化合作模式,建立专家库。并使普查成果惠及人民,出版民间历史文献图录,推出民间历史文献图展,同时鼓励私人收藏者向国有博物馆捐献有价值、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文献藏品。
领导署名:王文谦
联 系 人:李 莉
联系电话:0599-8060560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