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市场监督管理局 > 规划计划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各科室、直属单位:

   现将《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3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以来,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三争”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增”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省市场监管局工作要求,有效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以改革激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市区融合”改革,规范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套餐”办理流程,线上线下一体推进企业设立登记 “一网通办”和 “一窗通办”,试点开展便利店、药店、餐饮等行业“一业一证”改革,推出食品经营许可证“证前指导、证照联办、套餐服务、放管衔接、股所联动”办证新模式,出台食品经营许可证集中注销指导意见。南平市在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4万户,比增10.27%,其中企业1.2万户,比增1.03%

(二)以服务促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出台三级政府质量奖梯队培育计划,杜氏木业入围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候选名单,完成第六届市政府质量评审。出台南平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实施方案,科特派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发布红茶、白茶器皿标准,圣农、武夷星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太阳电缆、虹润精密仪器获批“福建省标准创新型民营企业试点示范”。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国家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州)武夷山基地挂牌成立,“两岸竹产业技术标准共通试点”获批筹建,省级黑瓷产业、竹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别落地建阳、政和。

(三)以品牌助产业,做强做响“武夷山水”强化品牌建设要素保障,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口。开展品牌宣介及参会办展141场(次),精心组织“南平好货走进大湾区”活动,开辟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对接新渠道。创设“武夷山水·茶空间”经济新业态174家,“武夷山水”品牌产品销售额6.19亿元,58家授权企业销售额55.95亿元。我市11个品牌荣登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排行榜,圣农公司位列企业品牌农业榜单榜首,“武夷岩茶”连续7年蝉联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福建首届品牌价值百强榜中,我市12个品牌上榜,“武夷山水”为全省唯一“区域形象品牌”上榜单位。

(四)以创新增动能,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南平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家综合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福建武夷山)获批成立。南平商标受理窗口全省唯一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表扬,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6件商标品牌、7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完成第八届南平市专利奖评审,引进全市首家专利代理事务所,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优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零突破”全市新授权专利2694件,现有有效发明专利1394件,比增19.04%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32笔,3亿元。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与市法院联合制定南平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框架协议,指导延平区全市率先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调解中心,创新打造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名片获省委罗东川副书记批示肯定。查办专利案件566件,曝光2022年商标侵权十大典型案例。

(五)以监管守底线,切实保障民生安全。食品安全满意率考评取得进位,创新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六个一”工作法,开展“两个责任”示范单位创建,获省食安办肯定。部署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小学配餐点题整治以及餐饮具联合整治,推广使用餐饮外卖“食安封签”。顺昌、建瓯成功创建“一证通”省级试点,指导建阳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获省局肯定推广。大力提升药品安全监管能力,组建首个市级经营使用环节药品检查员库,“两品一械”监管执法在全省作经验交流,“阳光药房”智慧监管平台拓展至4个县(市、区)355家零售药店。创新特种设备“网格化”多方瞬时响应云平台,成功处置建瓯、浦城多起电梯停电困人事件,获省市场监管局、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部署开展电线电缆“联查联打联治”专项行动,创新农资产品“监管+”模式在全省交流发言。

(六)以执法护公平,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制定市场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出台食品安全轻微违法行政处罚裁量指导意见。常态化落实扫黑除恶,一体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一张网”“打传”“查无”“双打”等工作。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扎实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着力整治“一茶一盏”“过度包装”“粮食市场”“电商平台”“虚假违法广告”等重点领域市场秩序,持续清理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查办案件2237件,罚没2000余万元。先后查办茶叶非法添加、网络直播间销售伪劣岩茶、红茶等重大案件,涉案茶叶数量、案值金额均创历史之最,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查办粮食“风耗”、商业银行多收费等案件入选全国价费监管十大优秀案例。消费维权体系进一步完善,12315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66468件,挽回经济损失385万元,南平市消委会获评全省消费维权先进集体,邵武市消委会获评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七)以党建强根基,扎实推进队伍建设。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三争”行动有机结合,打造“党建引领强队伍 监管服务促发展”党建品牌。部署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强化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八五”普法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完善案件“会诊式”研讨机制,开展行政处罚案卷随机抽查评查。积极推动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阳区莒口市场监管所荣获全国五星市场监管所。开展岗位“大练兵”26期,业务“大比武”5期,举办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职业技能竞赛,获全省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荣团体第三名。

二、2024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 全国、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重点抓好“一中心、四环境、四安全”工作。

(一)以业务全面提升为中心,建设高标准监管队伍。组织开展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业务提升年”活动,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强化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工作,落实“三化五定”重点工作闭环机制。发挥“五星所”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全面提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二)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围绕“便利南平”要求,深化拓展新一轮“一件事套餐”改革,创新推行证照同变、同销,在食品经营环节试点“同业准入承诺”改革,推动企业开办、准营、注销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优化“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便利店、药店、超市等“一业一证”改革。发挥企业开办专区审批窗口集成服务优势,打造“创业起点服务驿站”。强化非公党建引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知识产权驱动,打造优质创新环境。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分级分类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梯队培育,做好2024年度南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定。充分发挥青年数字创业产业园、荣华山产业组团、邵武金塘工业园、顺昌工业园、政和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探索完善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服务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和惠企政策宣传,全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深化驰名商标培育。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福建武夷山)建设,创新建立规范地理标志使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南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四)聚焦发展提档升级,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落实质量强国、质量强省“两个纲要”做好第九届省政府质量奖申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省、市质量奖获奖企业经验分享。健全武夷山水产品全过程质量管控机制,持续推进武夷山水·茶空间建设,开辟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直供大湾区产供销对接渠道。综合用好监管服务“工具箱”,在医卫材料产业园探索开展省、市、县“一站受理、三级联动”质量技术帮扶。开展竹产业供应链质量赋能,推动链主带跑供应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时跟进省竹标委、两岸竹产业技术标准共通试点项目进展,率先在全国开展4项竹原材料标准制定,发布竹产业地方标准2项以上。有序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建设,加快启动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认证资质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中心(福州)武夷山基地人才技术优势,服务“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质量基础支撑,加快推进武夷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五)聚焦公平有序竞争,打造规范市场环境。牵头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优化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应用,提升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水平。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不正当竞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铁拳”行动,深化“一茶一盏”、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网络市场监管等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领域价费和重要商品价格监管,打造“阳光价格”品牌,针对热点行业、重点领域探索出台价格行为指引,进一步规范医疗、教育、旅游、殡葬、停车场等民生价费行为。落实常态化扫黑除恶,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统筹抓好“双打”、“打传”、“查无”等工作畅通12315消费维权渠道,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在福建”示范城市创建。

(六)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按照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成效提升年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发挥好“两个责任”示范单位引领作用,实现“十个全覆盖”。持续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以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开展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重点加强食用农产品、农村食品、校园食品、大宗消费食品、时令食品等安全监管,深化“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提升监督抽检的覆盖率和靶向性,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在延平、浦城试点基础上推动“一证通”通全市,持续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区)等标杆创建,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提升食品安全宣传实效。

(七)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认真落实全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高风险产品、集采中选产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区域,抓好“两品一械”流通使用环节日常监管。认真组织开展药品网络销售环节集中治理、药品零售环节处方药销售管理“清方”行动和具备医疗器械功能智能穿戴设备专项检查。完善风险研判、交叉检查、行纪衔接、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推动多部门综合治理,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持续推进全市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充实市级经营使用环节药品检查员库,完善“两品一械”检查手册,充分发挥基层药品安全协管员作用,推动实现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

(八)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严格落实“两个规定”,深化“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建立完善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液化石油气瓶充装、报废、检验的现场监督检查,加大燃气压力管道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监察联席会议作用持续巩固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大型游乐设施、观光车等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成效,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演练,常态化落实重要时段、重点场所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确保不发生重大社会影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九)强化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排查。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平台建设,落实“三类工业产品”(实施工许管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和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且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的其他类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覆盖”。扩大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工作成效,持续深化危化品、电线电缆、燃气用品、儿童和学生用品、电动自行车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抽检信息资料库,扩大检测品种覆盖面,加强抽检信息运用和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落实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