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质检所:
现将《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3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守安全、促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有关工作部署要求,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强化落实“两个责任”、“精准靶向”保安全、强化改革创新、强化基层基础,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南平篇章作出新业绩。
一、深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落实“两个责任”
1.强化监管责任,明确市局监管责任和县局、基层市场监管所属地监管责任,明确技术机构(监测站点)责任,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责任。
2.推动点上工作落实全覆盖,各地市场监管局内设部门和基层所人员,企业质量总监和安全员,技术机构抽样、检验、质量审核把关人员的点位工作要严谨细致、落实到位。督促指导新摸排“三类产品”生产企业30个工作日内配齐质量管理人员。
3.推动能力提升全覆盖,按照“四统一”要求,各地要多形式开展监管人员和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适时举办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总监、安全员质量管控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全市系统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班。
4.强化监督检查,采取随机检查、交叉检查、“四不两直”等手段,加强对县(县、区)抽查督查和现场核查。
5.强化问题整改问责,各地要组织梳理形成近三年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清单,针对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和单位,视情发出“三书一函”,组织挂牌督办、责任约谈、责令整改、提醒敦促。
6.依托省局主体责任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档案,及时上传“三类人员”、“日周月”等监管信息,加强与总局监管督查平台数据互通共享。
7.配合建成风险监控“一张网”,积极支持市质检所申报省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示范基地,争取增报1家风险监测站点。
8.制定2024年度全市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加强重点产品风险监测和信息监测,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控工作制度。
9.深化拓展质量技术帮扶“三争”行动。坚持从监管发现问题入手,邀请省级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发挥市质检所产品质量专家作用,积极参与南平辖区工业企业“质量会诊”,针对辖区电线电缆、危化品、建盏、皮革、竹木等重点行业开展“你点我帮”活动。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拓展固化质量技术帮扶成果。
10.督促承检技术机构应在不合格抽检报告后,随附质量改进提升对策建议。配合省局做好承检技术机构抽样、检验等工作质量检查工作。
二、强化精准靶向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11.拟定全市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电动自行车电池及配件、食品相关产品、电线电缆、建盏、皮革、竹木制品、消防产品和“一老一少”等特殊群体、消费者投诉举报多的产品监督抽查力度。
12.配合做好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钢丝绳、安全帽、胶合板、细木工板、冷轧带肋钢筋等6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管理工作,配合省局开展专项抽查。
13.积极配合省上推动家用燃气灶具等重点工业产品“快筛快检”。
14.组织对各地不合格报告移送处置等后处理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抽查监管情况通报和信息共享。
15.深入开展儿童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守护行动,配合做好对“网红”玩具、学生文具抽查监测工作。
16.持续深入推进燃气用具、消防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部署开展电力设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17.完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础上的工许获证企业全覆盖检查。适时派出观察员,支持工许审查中心加强技术保障,严格技术核查。
18.依据省局智慧监管系统拓展功能,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强化依据不同类型,分别实施“无事不扰”、常规监管(触发式监管)、重点(加严)监管、特别监管。
三、改革创新安全治理模式
19.积极配合升级改造福建省产品质量安全智慧集成监管系统,优化系统功能,加快建设风险监控、质量安全追溯等子系统。积极探索推进电线电缆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20.充分运用智慧集成监管系统。督促各地及时录入监督检查抽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支撑保障
21.强化基层监管人员能力提升,力争在电线电缆、危化品、皮革、建盏、化肥等重点产品方面培养1-2名监管专家,通过交叉检查、巡回宣贯培训,整体提升全市基层监管人员能力水平。
22.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打造质量技术帮扶党建品牌,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3.积极参与第二批《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指南汇编》《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指引》编写工作。用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