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市场监督管理局 > 规划计划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4年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相关检测机构:

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强化省、市抽查工作联动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制定了《2024年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附件12024年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工作计划表

 22024年重点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工作计划表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4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2024

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根据《2024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精神及省、市市场监管局2024年抽检任务及转移支付经费安排,决定开展2024年度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五个全覆盖”“四个市场环境”九大工程等任务,统筹本市工业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开展抽查工作,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化肥、建盏、竹木制品和“一老一少”等特殊群体使用、消费者投诉举报多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引导消费,确保我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抽检任务安排

(一)抽查产品及批次。一是监督抽查共179批次。其中危险化学品在全省范围监督抽查60批次,以省上监督抽查通知书为准;电线电缆、化肥、建盏、竹木制品、定配眼镜、茶叶塑料包装袋等产品开展监督抽查119批次;二是风险监测共20批次。涉及电线电缆、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建盏等产品。监督抽查竹木制品重点覆盖“武夷山水”品牌企业。具体抽检品种及批次详见附件。

(二)时间安排。即日起开展抽检工作,20241220日完成抽检工作。即抽即检,即检即报。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规范抽样工作。承检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相关要求进行抽取样品,确保抽样公正性和样品代表性。抽样人员发现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涉嫌存在无证无照等无需检验即可判定违法的情形的,应当终止抽样,立即报告组织监督抽查的市场监管部门,并同时报告涉嫌违法的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所在地市场监管局。

(二)严格检验判定。承检机构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项目、依据和判定方法进行检验及结果判定,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风险监测实施细则于抽检前报组织监督抽查的市场监管部门备案。

(三)做好检测结果确认。对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在检验结果出来后立即出具检验报告,并将检验报告和抽查结果通知书寄市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督科。同时,开展“一企一策”质量提升行动,承检技术机构在不合格产品抽检报告后,随附质量改进提升对策建议。

(四)做好信息公示及核查处置工作。一是分类处置。属监督抽查结果信息,依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8号令)公开监督抽查结果。属风险监测结果信息,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核查处置工作。二是做好异议处理工作。不合格产品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局及时将检验结论书面告知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并同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样品属于在销售者处现场抽取的,当地的市场监管局要同时将检验结论书面告知样品标称的生产者。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结论书面告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市场监管局提出书面异议处理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三是严格监督抽查结果处理。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8号令)第五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不合格的产品,督促辖区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做好案件查处工作。

(五)做好抽检工作总结。检测机构每季向下达任务单位报送监测成果,在完成全部抽检工作后,于20241220日前做好本次抽检分析总结并报送市市场监管局抽检科和质量监督科。联系方式:市局质量监督科雷金泉,13960633588;消保科黄宇18159901263;抽检科傅左靖,电话:8311518

四、其他事项

(一)做好衔接配合。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应全力配合做好本次抽查工作,保证抽检顺利进行。及时处置抽样机构反映的被抽查企业拒检和假冒、无证无照等违法违规行为,按要求做好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结果处理工作。

(二)确保抽检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和承检机构要确保抽检工作不干扰、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严把工作质量,强化公正监管。

(三)严肃工作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将产品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对外泄露;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机关;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协作,适时通报有关情况和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促进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